沪深交易所深夜发声!
北京汇集了大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研创新、商业服务等领域数据,已经形成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据统计,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8766.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8.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9%。按照规划,2030年北京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更好地流通、应用、增值,北京有基础,更有动力。
近日有消息称,交易所正就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方案征求部分市场机构意见,有外资机构担忧收费标准不一致。
对此,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关注到了上述传闻。今年以来,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交易所持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目前,我们正就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将坚持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公平对待所有市场参与机构,在充分评估测算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收费机制,增强高频量化交易监管的针对性,不用担心不公平对待问题。对涉及高频交易机构的差异化收费安排,后续我们还将充分听取市场机构意见建议,平稳有序推出。
今年6月,沪深北交易所分别就《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此前了解到,沪深北交易所已对程序化交易制定针对性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内部已经试运行,将适时以适当方式发布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标准。
事实上,早在《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之前,今年2月19日,沪深交易所在交易监控中发现,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股票其间大盘指数短时间快速下挫,影响了正常交易。对此,交易所对宁波灵均名下相关证券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或暂停交易措施并进行公开谴责。
记者了解到,我国监管部门一直关注量化交易的发展,出台系列监管举措,逐步完善法规体系。
校对:杨立林股票操盘时间